
一、泥灸起源:
灸疗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,灸的发明是原始人用火时,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,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。古代人结合中医的火论与气论,进而产生了疗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手段,它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如晋洪的《肘后备急方》、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等,都有泥疗的记载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曾说及泥与人体的关系,曰:“诸土皆能胜湿补脾。”中医认为,脾属土,自然界的泥土敷于人体,皆于人体的脾“同气相召”, 凡因脾引起的疾病,用泥疗疗效明显。
药泥灸适应范围十分广泛,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。用中医的话说,它有温阳补气、温经通络、消瘀散结、补中益气的作用。可以广泛用于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疾病。其次它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。药泥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主要是用药物灼烧穴位,将热能转换成生物内能,激活人体经络,调节肌体生理平衡,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。它是古老泥灸疗法的一种延伸,其涵义是热灼和熨烫。
二、五行泥灸的区别:
1、用料却别:
一般普通蜡泥成本价格在100元/公斤、纯中药泥灸价格在200~500元/公斤不等。

2、效果区别:
五行藏泥灸如果湿气重可以拔出丝和水珠,驱寒排湿效果是普通泥灸的10倍。

裕盛五行藏泥灸所选用料是青藏高原藏地高寒火山泥与熔岩粉-----火山泥是来自地心深处的岩浆,是阴中至阳,火山泥乃地球之肾。地震、火山、地壳运动都来自岩浆的热力,以火山泥为载体养生,能的利用其能量,生阳去邪,补阳扶正。
三、五行泥灸的成份:
金 火山泥、蜂蜡、姜、当归、番红花、雪莲花、透骨草、艾叶、川穹
木火山泥、蜂蜡、姜、番红花、川穹、当归、雪莲花、透骨草、艾叶
水 火山泥、蜂蜡、姜、当归、番红花、透骨草、艾叶、川穹
火 火山泥、蜂蜡、当归、姜、番红花、艾叶、川穹
土 火山泥、蜂蜡、当归、番红花、姜、艾叶、透骨草、川穹
四、五行泥灸适应症:
1、肾水灸
水日润下,具有寒凉,滋润,向下运行之意,在人体中肾主水生髓,为先天之本,藏精之所
肾水灸的作用:温补肾阳,强身健体
肾水灸的适应症:男性前列腺炎,前列腺增生,阳痿,早泄,梦遗滑精,性欲冷淡,体虚无力,腰膝酸软;
女性附件炎,盆腔炎,宫寒,痛经,下肢冷,性欲下降,身重力乏,小腹冷痛等。
施灸部位:任督二脉,肾经,膀胱经


2、脾土灸
土爰稼穑,具有生发,承载,受纳之意,在人体中脾属土,脾主肉,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
脾土灸的作用:健脾祛湿,温阳散寒。
脾土灸的适应症:浅表性胃炎,糜烂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胃窦炎,胃下垂,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各种慢性肠胃炎。腹痛,腹泻,大便不成形,大便粘稠
施灸部位施灸部位:腹部,胃经,肠经,背部膀胱经


3、心火灸
火日炎上具有温热上升,升腾之意,在人体中心属火,心主血脉。
心火灸的作用:活血化痰,通经活络。
心火灸的适应症:各种疼痛性疾病,排毒,养颜,瘦身。
施灸部位: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。


4、肝木灸
木日曲直,具有生发,调达舒畅之意,在人体中,肝属木,肝主筋,关节为筋之汇
肝木灸的作用:强筋,通络,祛风散寒,活血止疼。
肝木灸的适应症:颈椎病,腰椎病,肩周炎,风湿,类风湿关节炎,各种关节疼痛。
施灸部位:各关节及后背督脉,足太阳膀胱经。


五、五行泥灸注意事项:
1,操作需谨慎,防止烫伤
2.用微波炉中小火加热3-5分钟,搅拌均匀后使用
3,切勿加水
4,注意热度。以患者感觉舒适无灼痛感为宜,灸后病灶部位出现潮红色反应带,有细密的水珠渗出
5,灸后病灶部位及周边皮肤出现痒麻灼热刺痛等症状属正常现象
6,施灸后身体出现不适应如身热感,头晕,烦躁等,让患者适当活动身体,饮少量开水
7,尽量不空腹使用




